The Constitution and human rights

忘记密码

@ 中国未来五年的领导阶层——解码1300名省级地方官

时间:2008-03-27 00:00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中国未来五年的领导阶层——解码1300名省级地方官 

   [编者按] 此次“两会”,海内外最关心的议题之一是“人事”:谁将成为中国未来五年的领导人?而对五年之后的中国来说,高层领袖将由目前的省部级官员中产生。本报记者对中国现任的1300名省级地方官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供读者参考。

  此次全国“两会”前,中国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月前已完成换届,今后五年地方人事大局已定。 

   这次换届,共产生新一届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成员815人。其中,人大231人,政府270人,政协314人。其中正职93人,副职722人。

   一般来说,正省级官员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一把手,副省级官员包括党委常委,人大政府政协副职等,直辖市的个别区委书记,多数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四套班子一把手。多数省份在职省级官员在40~44人之间,最多的西藏自治区有近60人。

   如此计算,目前中国地方在职省级官员约1300多人,这轮人事调整,已经通过减少副职的方式,削去大量省级官员。
  
   四套班子均“减副”

   此次换届,地方四套班子经历了一轮“瘦身”。

   除内蒙古、新疆“一正三副”和西藏“一正四副”外,其他各地党委基本形成“一正两副”格局。

   而副书记,除一位为政府正职领导(省长、市长、主席)外,另一个专职副书记,一般兼任该省党校校长。例外的是,西藏的一位副书记兼任人大主任,天津、江苏、山西和辽宁,副书记均兼任政协主席。

   常委班子除“一正两副”外,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一般占一席;常委中通常还有常务副省长、副省长、省委秘书长,省会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市委书记,另外包括该省军区政委或司令员。

   如此算来,一个省级常委班子大概13人,恰好是目前各省常委的平均数。有17个省份常委有13人,8个省份为12人,最少的北京和最多的西藏,常委人数分别为11人和15人。

   一个新现象是,有17个统战部长晋升常委行列。延续传统,由政协副主席兼任统战部长的多是东部省份(包括东北三省、华东六省、天津),还有西部的陕西和新疆。省级人大副职已大规模削减,由以前的八九位,减为现在的六七位。多数省份有6位副主任,最多的西藏,目前有13位副主任。

   除由政治局委员担任党委“一把手”的6省份(四大直辖市、广东、新疆),以及西藏自治区外,其余24省份依然延续书记兼任人大主任模式。这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之后地方换届,为“支援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而实行的举措。

   目前各地共有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31人,省级政府副职239人。“一正七副”格局有16个省份,“一正八副”为10个省份,最多的西藏为“一正十四副”,最少的海南为“一正六副”。
  
   三一八、四五六、五〇后

   按惯例,副省级官员退休年龄为60岁,而正省级官员可至65岁。2006年省级党委换届时就明确了提名的年龄上限:党政一把手63岁,纪委书记61岁,其他常委58岁,即所谓“318红线”。

   而在省级党委班子里,明确要求50岁以下的要有3名,45岁左右的要有1名,以使得在配备上呈现“456”的三级梯次格局,即“40岁出头(1960年代出生)、50岁开外(1950年代出生)、60岁左右(1940年代出生)”的年龄梯次,形成老、中、青三代搭配的班子格局。

   现任最久的4个省级党委书记,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区委书记储波,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黑龙江省委书记钱运录,辽宁省委书记张文岳,均出生于1944年底,地方党委换届时恰不到63岁。

   51岁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是目前最年轻的省委书记,此纪录自2003年8月任青海省委书记起就一直保持。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胡锦涛、李长春、习近平和李克强,都曾是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在人大、政协、政府三套班子中,按平均年龄算,政协最大,而政府最年轻。

   一般而言,党委尤其是政府班子在配备上,对年龄限制更严。如生于1944年的原天津市市长戴相龙、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铁力瓦尔地,都没有续任。

   在610多名来自党委和政府的省级官员中,除8位简历中年龄不详外,40年代出生的62人,50年代出生的450人(占74.8%),60年代出生的90人。

   目前最年轻的省长(区是主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生于1961年,是继湖南省长周强(1960年出生)之后,全国范围内第二位“60后”地方大员。

   而省级政府副职中,最小的副省长是江西的谢茹,年仅40岁。
  
   党校学历与“留洋”背景

   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610多名党政系统省级官员,有近160人曾在中央党校或地方党校系统获得学位,中央党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官摇篮。如在浙江省19个常委和中共党籍副省长(包括政府秘书长)中,就有8人有中央党校学历,3人获地方党校学历。

   官员们在中央党校攻读的学位,多为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法学等专业。

   610人中,360多(近六成)官员具有文科教育背景,其中,具有法学教育背景的官员日益增多。

   其中,超过六成的官员拥有研究生以上学位,80多人拥有博士学位。80%以上的研究生学历为在职学历,许多官员在升任厅局级后纷纷深造,多数人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类,其中,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最为热门。

   31个省长(市长、主席)中,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拥有法学博士学位。

   据公开简历统计,在一些省级政府副职领导中,至少有30名以上的官员曾有国外学习背景,有近十位拥有国外大学学历,是名副其实的“海归”。此外,每年中国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都有合作,几十个副厅级以上官员受训。
  
   公安强势与“两长”交流

   同样与省委书记交流频繁的,还有地方的公检法纪系统负责人。

   掌管公安、法院和检察院系统的政法委书记,均为省级党委常委。其中,北京市和广东省的政法委书记,由市委(省委)副书记兼任;公安局(厅)长,由常委兼任。

   公安厅(局)长依然位高权重。兼任公安厅(局)长的有14个政法委书记,3个副省长和6个省长助理。

   多数公安厅长都由本地提拔。而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二长”,则掀起几十年来罕见的大调整。自2007年底起,近半“二长”实现交流,并接受中央高层有关领导人的亲自训话。

   交流方式主要有省际交流、上下交流或本省“两长”交流。江西省检察院检察长和四川省高院院长,原任公安厅厅长。

   “二长”中,从大学直接提拔的“学者型官员”颇引人注目,出任吉林省高院院长的张文显和连任江苏省高院院长的法学家公丕祥,都是国内法理学领域的权威。此次也获连任的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姜伟,原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004年在该省一系列大案后,由最高检空降。

   “二长”的学历背景多样,政工类干部基本退出,多数官员接受过法学教育。而他们几乎全部毕业于法学教育的“五院四系”。

   其中,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校友众多:天津市高院院长李少平、江西高院院长张忠厚、湖南省高院院长康为民、山西省检察院检察长柯汉民、安徽省的检察长崔伟、贵州省的检察长陈俊平等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党外人士、妇女代表

   人大和政协系统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党外人士,而担任政府实职,则是更深层次的政治参与。除新疆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各有一个党外人士担任副省长(副市长、副主席)。其中:九三学社6人,民盟、致公党各5人,民建4人,民进3人,农工民主党1人,无党派6人。

   其中,有16人是新任副省级政府领导职务。

   这30人平均年龄为57.4岁。其中,50年代出生的有20人,60年代出生的有10人。最年轻的当属1968年出生的江西省副省长谢茹,不到40岁。

   党外人士30人,16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的7人为“60后”。理工科博士学位占10名,而6个文科类博士学位,主要是经济学、教育学和管理学。有过海外留学或者访问学者经历(一年以上)的有12人。

   他们分管的领域,或者安排的部门,一般以科教文卫为主。

   在担任省级政府副职之前,这些官员大多数担任或者挂职过副市级职务。党外人士任职,一般不经由正职安排,而是由下一级副职提拔至上一级副职。

   他们的起步虽比中共官员晚,但提升快。2004年2月加入致公党的谢广祥,当年3月就任淮南市副市长,11月就任省政府副秘书长(正厅级)。

   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进入仕途之前的职业都是大学教授,或者研究员。有的已经是各个领域的知名人士。比如,以民盟山西省委主委的身份当选为山西省副省长的作家张平,以反腐题材的作品著称。

   在1300多名省级官员中,有110多个女干部(不到9%)。不过,四套班子中出现6个女性正职官员。宋秀岩是唯一的女性正职省长。其余5人均为政协主席。

   省级高级法院有1名女院长(福建省高级法院院长马新岚),2名女检察长(来自重庆和海南),而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舒晓琴则是唯一的女政法委书记和公安厅厅长,生于1956年的她还是中央候补委员。
  
   部分官员的晋升轨迹

   自2006年下半年起的换届中,有22个政府一把手发生变动:19人由副省级晋升为正省级,原多为省委副书记或者常务副主席。

   一些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直接升任省长。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此前系省会南宁市委书记,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此前系沈阳市委书记,江苏省省长罗志军此前系南京市委书记,再稍早,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出任陕西省省长。

   而近几年,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深圳和苏州,苏州市曾出现连续三任书记晋升现象:梁保华曾升任江苏省省长,现为江苏省委书记;陈德铭曾调任陕西省副省长、省长,现任商务部部长;王珉曾调任吉林省省长,现任吉林省委书记。

   深圳市的两任市委书记:张高丽,曾升任山东省省长、省委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现任湖北省省长。

   直辖市和大省一直在中国政治版图中占重要地位。直辖市中,京沪二市尤为突出;而“大省”一般指广东(经济第一大省)、山东(人口第一大省)、河南(农业大省)、辽宁(工业大省)以及江苏、浙江(较富裕省份)等。

   一般初任省委书记的,已经是正省部级官员。由北京市委副书记(副省级)调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吉林,显得有点例外。类似的情况还有李建国和陈建国,曾分别由天津市委副书记和山东省委副书记,调到陕西、宁夏二省区任书记。

   从1987年“十三大”到2007年“十七大”,北京、上海、天津(除“十五大”外)、广东(除“十三大”外)的党委一把手,担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已是惯例。

   事实上,就省级官员的配备而言,中央有意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而西藏和新疆的省级干部人数,可允许多于其他省份。

   而东部援藏和援疆干部,也得以重用。上海市委有2个常委,曾经援藏:包括统战部部长杨晓渡、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两人分别出生于1959年和1963年,非常年轻。

   据南方周末记者初步统计,目前党政两套班子约610省级官员中,一直在本省内工作的有400多人,近130人曾跨省调职,近80人曾长期在中央工作。

  作为“中管干部”的省级官员,省际、省内上下交流已成常态。

原载南方周末  2008年3月15日

0

发表评论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