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itution and human rights

忘记密码

@ 张崇川:改革争论再次浮出水面——中国政治改革“釜底抽薪”

时间:2007-09-27 00:00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改革争论再次浮出水面——中国政治改革“釜底抽薪” 

张崇川

 

  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令全世界惊叹的经济奇迹,但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却长期遭到质疑,被称为是“跛脚改革”。

  今日中国的社会特色之一,就是年轻人大多“浑浑噩噩”,一心只想赚钱;而老人们却想“留取丹心照汗青”,特别敢说话。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去年底在人民网的“党建政法”栏发表了一篇短文《民主是个好东西》,点燃了此次民主争论。今年第2期的《炎黄春秋》,刊登了前人民大学副校长谢韬撰写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以及人民日报前副总编周瑞金撰写的公开呼吁进行民主改革的文章,称民主改革才是中国的最佳出路。俞可平、谢韬和周瑞金都是老党员、老干部,退休离开官场之后,转而十分关注中共党内和中国社会的政治现状,并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前景发出了自己的“异议诤言”。

  这些老共产党员的文章,也许会让人觉得无关痛痒甚至不着边际,但其“言外之意”却无一不与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和方向有关。

  什么叫“社会民主主义”?

  谢韬题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的文章指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再也不能拖延了。如只在经济上改革开放,而不使政治体制改革紧紧跟上去,说重点的话,我们真可能重蹈蒋介石国民党在大陆走向灭亡的官僚资本主义道路。只有民主宪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政党贪污腐败问题,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位体制内的老共产党员之口,在今日中国,并不罕见。

  事隔数月,人民日报理论版在5月中旬加编者按发表了《如何看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来信”,对谢韬的观点提出了反驳。

  署名辛向阳的在“信中”写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范畴和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决不是民主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的创造,已经远远超越了民主社会主义所能涵括的内容。我们应当借鉴民主社会主义某些有益经验,但不能陷入民主社会主义抽象的理论迷雾之中。

  辛向阳的文章写得有点像“绕口令”。但说白了,社会民主主义就是主张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在现代意义上就是主张议会民主;而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这也是今日中共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有中国特色无社会主义

  谢韬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专访时表示:我们今天应该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重新学习资本主义,这是我们共产党人所应该有的态度。我们应该反省:为什么苏联人民会抛弃了列宁?苏联的解散,是苏维埃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解散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全体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解散苏联共青团,也是全苏联共青团代表大会一致通过的。苏联人民和平的抛弃了共产党,抛弃了列宁主义,抛弃了斯大林主义。

  谢韬说的是事实,以此证明马列的“科学社会主义”已经破产了,已经被前苏联人民抛弃了。他说的是历史,但无疑是在“以古喻今”。

  人民日报理论版的编辑们显然困惑于“理论联系实际”,于是就避开“科学社会主义”,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对抗谢韬们的“民主社会主义”。

  人民日报给出的“经典”答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人民日报答案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决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但这显然说的是“中国特色”,而不是“社会主义”。

  “釜底抽薪”的中国政改

  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都属于“左派”的意识形态体系。今日中国,早已经进入了“后意识形态”时代,中国官方和中国民众,最不愿意讨论的就是理论话题,最愿意做的事则是“闷声大发财”。因此,关于中国政治改革的争论虽然再次浮出水面,但“曲高和寡”,并没有多少中国民众关心这样的“笔墨官司”。

  观察家认为,一味指责中共拒绝政治改革,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事实是,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9年国内发生“政治风波”、国外发生“苏东波”集团连续垮台这一重大事变以来,中国就开始不动声色却又“义无反顾”地进行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政治变革。

  看看今日中国,除了官方新闻、官员讲话,哪里还有一点点“社会主义”的味道?别的不说,就说看病看不起、上学上不起、买房买不起、死了去火葬场去不起,66%的中国人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仅覆盖2%的人口,这是社会主义?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经济领域无疑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果,在社会领域,在道德人心,在官场风气方面,更是促成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改革,并非是只重经济、无视政治的“跛脚改革”,而是一场从“颠覆经济基础”入手,腐化上层建筑,全面实行“资本主义”、彻底告别社会主义的全方位的国家革命。

  观察家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是有没有进行的问题,而是其改革的方向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改变。中国的经济基础现在已经彻底“蜕化变质”,那么上层建筑还能维持多久呢?

原载《新华时报》2007年6月

0

发表评论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