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itution and human rights

忘记密码

@ 杨建利:刘晓波对中国民主化的意义

时间:2010-10-05 00:00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刘晓波对中国民主化的意义

杨建利

   
   监禁中刘晓波迎来了牛年春节,在54 岁的生命里,这位主要以言论影响中国的异议作家已是第4次因为良心的驱使而失去自由。当局面对以《零八宪章》为代表的民间意见表达、面对随“六四”20周年到来而涌现出的对历史正义的呼声,又一次采取了遏制民间发声能力的强权措施。监禁使刘晓波失声,但他作为中国民主自由事业的一面旗帜,绝不会因为被监禁而失去冲击专制政治的能力,相反其影响将超越空间的限制,向更广更深的范围延伸。

对中国20年多来的民主运动来说, 刘晓波是一本非读不可的书,而且是一本经典教程。我想尝试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刘晓波对中国民主化的意义。 
   

   选择、担当与超越
  
   自从刘晓波在20年前说出“中国需 要300年殖民地”的话之后,在很多人眼里刘晓波就成了数典忘祖的文化逆子,崇洋媚外的“一夜美国人”。但是我们不要忘记:1989年4月, 刘晓波是顶着4•26社论的杀气腾腾回国的;之后是为六四镇压而第一次坐牢后的,1993年当刘晓波结束了在澳大利亚、美国的半年学术访问毅然回国时,更令国保警察们大 跌眼镜。可以说,20年来刘晓波一直站在中国的土地上,选择了与这块土地上的普通民众一 起承担自由缺失、人权受侵的命运,并一次次迈进监狱大门。这是一个真正爱国者才会有的选择与担当。 

   但刘晓波不觊觎权力,他从不预言中共会在哪一天“崩溃”,他只是以一个类似先知的智慧和勇气,在中国的土地上撒播自由的种子,做着最基础的工作;而在私下里,刘晓波对朋友说,在他的有生之年,若能看到中国实现民主的那一天,他会选择移民,到异国他乡做一个自由的漂泊者。

   对于苦难的承担,对于权力的态度,使刘晓波超越了许多政治异议者。 20年来他的生活是高度政治化的,但 这样的政治不等同于对权力的渴望,而是从根本上改写“政治”一词的雄心及其实践。如同历史已经显现的那样,中国民主化 过程的艰难非同一般,因此刘晓波的命运很可能是一场悲剧,但即使是悲剧,他也用自己的生命创造着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悲剧美学。

   刘晓波的选择、担当和超越使我更加 坚定了一个认识,在众多性质不同的政治运动中,唯有民主运动,其领袖、骨干和参与者不天然地享有该运动胜利的直接政治成果而自动掌握民主政体的各级权力。这一点,每一个民运人士都要牢记在心。
 

    刘晓波的两种角色 
  
   刘晓波最初是一个文学评论家,公共知识分子,六四之后,他成为一个异议作家、民主斗士,在我看来,这两种角色一直共存于他。

   作为一个文学博士、公共知识分子,刘晓波经过很好的学术训练,有健全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使他可以避免陷入政治反抗的激情陷阱、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并超越传统官民利益冲突的仇恨与暴戾,以理性、平和的心态,在非暴力的思想框架内寻求解开中国诸多困境的方案;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民主斗士,他具有一般知识分子所欠缺的勇气和对政治问题的锐利目光,在需要承担的时候,他从不退却,某种意义上说,1995 年、1999年和2008年的三次入狱,都是他主动选择“以身试法”的结果,这并不是说他喜欢监狱生活,而是他认为自己必须承担。

   因此,刘晓波既具有对民主追求者的榜样作用,又始终以对一般公民个体的关照作为思考的出发点,既是民运领袖,又是社会良心。

   尽管他的谋生方式是一个作家,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生。写作、维权、恐吓、监禁、打压……使他在承担的同时将自己锻造成了投向专制制度的一块砾石、一杆标枪。他以文明的方式挑战野蛮的制度,并以这种方式改变国人对“力量”一词的理解。因此我认为,从来不曾放弃启蒙责任,从来不曾放弃对自由民主责任承担的刘晓波,的确可以被称为中国异议者的标志性符号。 
   

   睿智与平常心
  
  异议政治曾使刘晓波妻离子散,并成为监狱的常 客,可以说,刘晓波承受了太多苦难,但他不让苦难成为自己的负担,相反他尽量学会在专制社会中快乐地生活,保持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视角。这使他可以很好地体察中国社会的细微变化,理解这些变化在政治、社会和精神层面上与自由、民主理念的互动关系。这是他作为一个本土政治异议者的优势,对于中国政治的现实情境,他有许多值得我们尊重的基本判断。

   他书写了大量的文章,对中国社会的许多层面加以评论,即使以一个职业作家的标准来看,也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高密度地写作,并对如此广泛的领域加以观察、研究和评论。在这些文章中存在大量的思想精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启蒙读物。

   他用自己的文字和日常接触影响了许多年轻人,长期做着自由思想播火者的工作。作为一个性情中人,刘晓波是有故事的,但是在公共文字领域内,我们很少看到有关他个人生活的信息。据说刘晓波不喜欢别人写他,尤其反感别人写赞扬他的文字,作为一个睿智的作家和付出巨大代价的民主斗士,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强烈的自尊性格,很难看到一点自恋情结;作为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在他身上也很难看到明显属于即兴发挥的个人政治风格,这不表明他没有发挥的能力,而是他知道必须让自己成为中国民主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他对六四难属和八九学子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愧疚感,他为在1989年时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避免学生和市民的死亡而感到内疚。事实上1989年6月4日的凌晨,由于包括他在内的“绝食四君子”的努力,已经减少了天安门广场的牺牲。

   和许多公众人物一样,刘晓波招致一些批评,这些批评并不全都恰如其分,但刘晓波很少公开回应,与批评者展开无谓的“笔战”。我认为,除了精力和时间上的原因之外,这也体现了他对待批评的一种谦卑态度。
 

   悲悯的远见 
  
   作为一个身受政治迫害之苦的老牌异议分子,刘晓波对人权受迫害者感同身受,他历来反对要求一个人超出自己的能力去做政治上的奉献,也不主张对于同道者的一些错误做法过于苛责。有许多公开批评过他的人最后仍然是他的朋友,一些年轻人也受益于刘晓波的冷静劝告。在存在广泛侵权行为的中国,许多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往往希望采取孤注一掷的方式与专制政治进行对抗,刘晓波则立足于更远的考虑。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长期专制传 统的共产极权大国,没有广泛而扎实的民主思想启蒙,没有塌塌实实的公民权利运动,幻想一夜之间实现民主是不可能的。因此,他鼓励年轻人妥善解决生活与民主事业的关系,尽可能使生活正常化,从不同角度长期推进中国的民主自由进程。许多年轻人因此受益并感激刘晓 波的指点。在对年轻一代的关注、培养方面,刘晓波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同时,刘晓波还用自己的稿费帮助了许多良心犯及其家属。但他从来不对外张扬这些善举。正如国内的基督徒朋友昝爱宗所说:“刘晓波不是教徒,但他具有真正的宗教情怀。“
 

   刘晓波的象征意义
  
   我意识到自己不该过多谈论刘晓波的个人性格和私人生活,但还是要提及他的率直个性,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一个重量级的异议领袖,这种率直的个性代表了自由力量与专制政治的根本区别。

   刘晓波说话喜欢直来直去,有时甚至不给人留情面,作为广受尊重的异议者领袖,或许这一点需要他改进——该对刘晓波进行批评的地方,我们不必隐瞒自己的观点;但是,如果一定要我在一个深藏城府的刘晓波和一个率直透明的刘晓波之间做选择,我会选择后者,并把这样的个性视为一种阳光政治的象征。

   是的,民主政治并非没有缺点,但它容忍批评,敢于正视自己,绝不标榜自己一贯正确。刘晓波不掌握权力,也不打算掌握权力,他永远不会具备传统的政治力量,然而他用20年如一日的真诚、担当、坦 率、勇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主斗士的生活。他不具备政治力量,可《零八宪章》文本尚未发表,当局就惊恐地将他抓捕,至今没有释放。他让一个政权感到恐惧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按照传统专制政治的牌理出牌。他不玩心计、不耍阴谋、也不声称革命或暴动,他只是用浅显的文字向民众讲话,试图激活一般民众的公民意识和参与意识,让民主自由的火星汇成灿烂的光芒。刘晓波也许没有能力直接推翻政府,但专制政府更没有能力战胜刘晓波和他的思想,在时间这个公平的标尺面前,最后的胜利一 定会属于刘晓波和他的同道。

   当我们说到刘晓波的时候,必须同时提及他的许多朋友,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应该享用刘晓波这个名字的共同光荣:张祖桦、鲍彤、丁子霖、蒋培坤、江棋生、莫少平、于浩成、刘军宁、王力雄、陈子明、范亚峰,莫之许……

   在道义和思想所能企及的高度上,以刘晓波为代表的国内的异议者,确实在日复一日地做着扎实的工作,逐渐将民主、自由、理性、和平、人权、宪政等普适价值散播在中国土地上,这不是他们炒作或炫耀的方式,而是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据我所知,《零八宪章》并非他们全部积累的显现,中国民间自由力量的聚合将以更稳健有效的方式推进,另外,我们还要看到,他们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到今天为止,还主要是以道义和思想的力量向外辐射,但即使没有组织,他们也足以对专制政治构成强大威胁,这是因为在他们的背 后,站着更多的中国公民,这些公民逐渐懂得了民主、自由的价值。刘晓波作为中国自由民主力量的重要象 征人物,他的力量在于长期勇敢地为民众代言。 
   

   我们可以为刘晓波做些什么
  
  中国政府对刘晓波的监禁是对整体民间力量的蔑视和挑战,也是变革时代中国的耻辱。我们必须大声对全世界说出刘晓波的名字,说出我们的愤怒与诉求。

   作为中国公民,我想提醒每一位同胞,刘晓波是在替我们每一个人承担苦难,我们必须懂得对每一个为中国人的真正解放而做出各种各样牺牲的人感恩,为此,我建议大家放下一些无谓的纷争,以分散或群体的方式采取以下行动。

   1.继续传播《零八宪章》,让《零八宪章》从网上走到大地上,争取持续不断的签名;
    2.在各种媒体上为刘晓波呼 吁,要求中国政府尽快释放刘晓波;
    3.有条件的个人或组织,结合“六四”2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援救刘晓波的各类活动;
    4.推动美国、欧盟等国的议会和政 府,通过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的议案;
    5.促使国际知名人物,尤其是政治家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让他们知道:任何负责任的国际公 众人物,都不应对作为中国良心的刘晓波被抓一事保持沉默;
    6. 正式启动推举刘晓波作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的程序。尽管中国仍处在专制统治之下,但公允 而言,以刘晓波等人为代表的中国民主力量在道义、思想、社会运动方面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并不逊色于一般转型成功国家的异议政治领袖,我们完全可以为他们感到自豪,也完全有理由推动他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等国际荣誉,这将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运动的尊重与承认,也是对中国民主事业的支持。
  
   20年来,刘晓波为这个民族付出了很多,在他再次失去自由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为他做一些什么,那将有愧于自己的良心。是的,在刘晓波的牺牲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份无法推卸的责任。

2009年2月1日

文章来源:公民力量 http://is.gd/fEnLu  

0

发表评论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