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onstitution and human rights

忘记密码

@ 曹立群:蒋介石、毛泽东最后的日子

时间:2009-01-18 00:00 作者: 来源: 本站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蒋介石、毛泽东最后的日子 

 曹立群 

   2005年4月的一天,我从台北中正纪念堂出来,百感交集。纪念堂里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蒋介石,安祥地坐在大厅里,身后镌刻了六个大字:科学,民主,伦理。 

   我吃惊于蒋介石晚年慈祥的面容。印象中久已形成的蒋介石,戎装秃头,表情呆板。负面的形象是在大陆受教育的必然结果。然而,儿童记忆的积垢是很顽固的,因此,我两次去台湾竟没想到应该去蒋介石纪念堂拜竭一下。 

   同样让我震惊的是蒋介石的遗嘱,也就是他的政治遗产。他的遗言简洁、中肯、睿智,切中中国大陆时弊。 

   和毛泽东一样,蒋介石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70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见证了毛泽东、蒋介石人生的最后岁月。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活历史里,被接二连三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弄得晕头转向,在改朝换代的前夜显得惊慌失措。毛泽东、蒋介石的一生处于一个惨痛的时代,在这时代里,正义与邪恶、仁政与强权、光明与黑暗、先进与野蛮的分辨令人眼花缭乱,而活在中国更是习非成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龙鱼混杂、真假莫测。 

   蒋介石(1887—1975),原名瑞光,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祖籍江苏宜兴。他的名字取自《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蒋介石生长在外患内忧的时代,自幼充当小人王,遇事爱出头,有济天下、救中国之雄心,凡事执着,炼就了百折不挠的刚毅性格。走上社会后,他与孙中山先生一见如故,极为先生所欣赏。先生对蒋介石的印象是:性刚而嫉恶如仇。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中国就象一头不懂世事的牛犊,屡遭修理、欺凌。清朝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农村恶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戎装白马、年仅41岁就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一边继续驰骋沙场,与国内各种分裂中国、分裂中央的势力作斗争,一边带领中国人民有秩序地从事辉煌的十年建设,一边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了汉口租界、威海市,收回了中国的海关权。 

   1937年盛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蒋介石带领中国人民在极其艰巨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不屈不挠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即便在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期间,他毫不迟疑地抵住了美国要他交出军权的压力,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1943年1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对中国人来讲,这次会议具划时代意义,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共同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国人的百年耻辱。 

   曾几何时,蒋委员长戎装笔挺,目光炯炯有神,风度翩翩。是他,带领中国人民扭转百年挨打的局面,以战胜者的自豪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向世人尽显中国礼仪邦国的王者风范。1945年8月,蒋介石发表讲话,号召中国人民”对战败的日本,要以德报怨”。 

   然而,国共争雄,蒋介石军事失利。为了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确保中华民国的国体,他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引退浙江溪口反思,以便国共和平谈判。毛泽东此时陶醉在”还看今朝”的亢奋中,杀气腾腾,根本不在乎人民的疾苦,根本没有和平诚意,要求惩办战争罪犯,所有国民党抗日英雄都跃然榜上。10月1日,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秋天,改朝换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蒋介石此时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在漫天的落叶中,仰天长叹,黯然神伤。九个月来,他眼睁睁地坐看覆亡的逼近,代理总统李宗仁战不力、谈无方,失守南京、上海、福州。 

   两个月后的1949年12月10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悲哀的一天。冬季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地,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砸碎着四川成都潮湿的平静。难得作诗的蒋介石,心潮澎湃,含泪挥毫写下了: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然后,离开成都,与蒋经国乘机腾空东南去,飞往台湾,永远离开他为之奋斗、深深热爱的大陆中国。 

   蒋介石虽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却痛苦于在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时,得不到自己国民、部属、同僚的理解。蒋介石以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以他特有的高瞻远瞩和人格魅力,在国民党面临分崩离析之际,赢得国民党骨干的信任,在台湾这一弹丸之地保住了三民主义革命的果实。 

   在台湾,蒋介石复行视事后,在阳明山举办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分批集训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蒋介石发表了多篇训词,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痛切的指陈。通货膨胀固然是主要原因,国民党高官的言行与作为辜负了民众的期待,也是原因。国民党军队虽谋臣环伺,名将联翩,却终至不可收拾。他严肃地面对外界的责难,痛定思痛,勇敢地承担所有的责任,带领国民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在岛内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及建设,为6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为今天的民主台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蒋介石在台湾的成功,来自他儒家文化的浸润。几十年来,他早睡早起,从小侍母至孝。蒋介石九岁时,其父病故。同父异母兄弟分家并占得

   大部家产。蒋母带着年幼的蒋介石、女儿蒋瑞莲贫困度日。但是蒋母节衣缩食,鼓励蒋介石离家到文化昌明之地求学,这才成就了日后的叱吒风云的蒋总司令。母亲在世的时候,蒋介石常常回乡看望。母亲故去后,他在溪口为母亲修了肃穆庄严的墓地。蒋母墓石请孙中山题字”蒋母之墓”。墓旁有墓庐,蒋介石起名为慈庵,表纪念慈母之意。 

   蒋介石待子至慈至严,待宋美龄至爱,待乡亲至睦。他生前担任两个社会慈善机构的领导,一是家乡的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一是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1925年,他将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学合并为完全小学,以自家店屋作为校舍。1929年他又筹资20万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1932年蒋介石自兼名誉校长。 

   蒋介石律己严,不沾烟酒,对祖国,忠心耿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私怨。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解放军增援舰队直接走台湾海峡,人多担心,然而,蒋介石不但未向解放军开火,还下令打开照明灯,让解放军顺利通过。  

   1950年中国的”开国周年大典”,国民党空军计划进行大规模轰炸,但当天要执行任务时,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向蒋表示,”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蒋介石最后回答,”取消任务。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他担心轰炸会把故宫、天安门等古迹毁灭,成为民族罪人。 

   即便是对政敌,蒋介石也不可谓不仁、不可谓不义。对一度反对过他的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他都能做到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甚至对宿敌毛泽东,他也做到了仁至义尽。1945年为了防止一触即发的内战,蒋介石三请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住了四十多天。此时,蒋介石要搞暗算,易如反掌。但是,蒋介石让毛泽东风光无限,极尽排场。毛泽东展示他一贯的狡黠,装着跟蒋先生相谈甚欢,甚至忍着不在蒋介石面前吸烟。蒋介石听说毛泽东已有新欢,但还没成大礼,立即派飞机去延安将江青接到重庆,替毛泽东、江青补行婚礼。在婚礼的酒宴上,毛泽东感激涕零,当着蒋先生的面,举起酒杯高喊”蒋委员长万岁”! 

   蒋介石的大彻大悟,始于七十年代初。眼见大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政治运动,闹得人人心惊胆颤,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村野草民,个个像神经崩紧了的兔子。蒋介石终于平静了、释然了、悲悯地微笑了。以无道伐有道,天理难容。 

   对毛泽东的认识,蒋介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瞧不起(1922-1945),到不服气(1946—1966),到最后的如骨鲠喉式的服气(1966-1975)。 

   早年的毛泽东,在湖南靠农民运动起家,号召有手好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把地主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拖出去戴高帽子游乡。然后,涌进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滚一滚,在乡村造成一片恐怖,让喜欢秩序的蒋介石不得不出手镇压。抗战期间,当蒋介石在与日寇浴血奋战时,毛泽东却一面扩充地盘、一面为独揽大权一心一意搞整风(1941-1945),在共产党内树立起绝对权威。

0

发表评论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评论!